法律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创新与实践
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法律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。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,尤其是大模型的崛起,法律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。作为法律科技创业者,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借助新一代AI技术解决法律行业痛点、推动行业升级。
本文将结合幂律智能的实践经验,围绕法律大模型在企业应用中的创新与实践展开深入探讨,解析垂类大模型的优化路径、AI幻觉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Agent智能体的自主学习闭环,为法律与AI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。
幂律智能自 2017 年成立以来,始终专注于探索AI技术与法律行业的深度融合。在发展历程中,我们亲历了AI产业的周期性变革,在能源、金融、医疗、制造业、零售及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 AI 落地实践经验。我们的核心目标始终聚焦于“让AI读懂合同,让合同赋能管理”,在法律科技这一垂直领域稳步深耕。
回顾信息化变革的四个重要阶段:PC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、2016年以AlphaGo为标志的AI时代,以及2022年底至今以ChatGPT为起点的大模型爆发期,幂律智能始终紧跟技术浪潮,在法律科技领域持续创新。
我们深刻认识到,AI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层面,更重要的是能够切实解决行业实际问题,尤其是数据安全、结果准确性等核心痛点,我们始终保持高度关注,并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,为行业提供更安全、更准确、更可靠的解决方案。
AI时代知识工程的技术架构
通用大模型层:让机器“读懂人话”:通用大模型(如ChatGPT、DeepSeek等)的核心目标是解决自然语言理解问题,使机器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语义和语境。
垂类大模型层:让机器“读懂行话”:垂直领域大模型是通用大模型在特定行业的延伸,旨在解决行业语言的专业性问题。
企业模型层:通过本地化模型和应用层的私有化部署,满足金融、央国企等对数据安全的要求。
知识推理层:是连接模型层与应用层的关键环节,旨在解决模型输出的准确性、有效性和可信度问题。
智能化应用层:人机协同的交互创新体验。
应用层聚焦用户体验与业务落地,以智能审查为例,采用“同屏交互式”界面,区别于传统的问答模式。在合同审查场景中,左侧为合同文本,右侧实时呈现高、中、低风险审查结果,支持一键修改、插入批注、替换文本等操作,实现审查意见与合同文本的实时联动。这种交互方式更符合法务人员的工作习惯,显著提升审查效率。
如何解决AI幻觉问题
1、读书多
通过海量法律文本(如法律法规、合同范本、司法案例等)对垂类模型进行预训练,增强模型对法律场景的理解。以幂律智能为例,我们在2023年初基于GLM训练了千亿参数级的法律垂直大模型,目前已经迭代到GLM4,通过法律专业知识的预训练(Pre-train)、监督微调(SFT),使模型能够理解法律条文、合同条款等专业内容,生成的内容更加具备可追溯性、给出的建议更加具备可操作性。
通过信通院第三方的测试,垂类大模型在法律场景的表现较通用大模型提升了5-8个百分点,对于垂直场景的应用有显著提升。随着开源模型的快速发展,幂律智能也同样针对DeepSeek系列、Qwen3系列模型进行了SFT,基于自身持续积累的数据,不断迭代优化法律垂直大模型的表现。
2、押题准
在法律场景中,企业合同审查的要点通常是一组封闭式问题,我们会与客户一同梳理出客户的审查需求,然后通过“知识推理工程引擎”,将复杂的法律审查逻辑拆解为可视化的树状推理结构。
例如,在EPC合同审查中,针对200多页的复杂合同文本,通过逻辑拆解将抽象的法律经验转化为可视化的审查步骤,确保每个子任务的准确率,从而保障整体审查结果的可靠性。
3、数据安全
数据安全是企业应用AI的核心关切。为此,我们通过模型蒸馏/模型量化等技术,在通用模型和垂类模型的基础上,开发可私有化部署的本地化模型。该模型支持企业在自有服务器或云端部署,确保合同数据、审查记录等敏感信息不出企业边界,从技术架构上彻底解决数据安全问题。
4、自主学习
幂律智能通过“人机协作闭环”实现智能体的自主调优:
数据采集:记录用户对AI建议的采纳情况、手动批注内容、合同修改历史等数据。
Agent优化:AI自主学习用户行为数据,分析审查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,自动调整审查逻辑和权重。例如,若某类合同的“间接赔偿条款”频繁被用户修正,系统将自动强化该审查点的优先级。
持续迭代:通过闭环反馈,形成以数据驱动的良性进化循环,让AI智能审查实现“越用越准”的效果。
从智能审查到全生命周期赋能
AI重塑合同管理
(一)合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改造
01 起草阶段
AI根据业务需求推荐合适的合同模板,或自动生成合同初稿,减少重复劳动。例如,企业可通过AI快速生成采购、销售、服务等类型的合同,避免从零起草的低效问题。
02 审批阶段
实现“审”与“批”的智能化协同。AI完成初步审查后,法务人员聚焦关键风险点进行复核,同时系统积累评审经验,优化后续审查规则,使审批流程更高效、标准更统一。
03 履约阶段
通过AI提取合同中的履约要素(如付款条件、交货时间、违约责任等),与财务、供应链系统对接,实时监控履约风险。例如,当合同约定的付款节点临近时,系统自动预警,避免违约风险。
04 归档分析阶段
智能问数功能支持多维度数据检索,经营层可快速获取合同履行情况统计,法务层可分析高频风险点,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(二)从合同管理到企业数字化融合
合同是企业交易的核心载体,其智能化升级可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。幂律智能通过将法律知识与ERP、SRM、CRM等系统融合,实现“法律风险前置化”:
在财务系统中,AI结合合同履约数据,实现资金流与合同条款的联动监控;
在供应链系统中,AI自动审查供应商合同的合规性,规避采购风险;
在CRM系统中,AI优化销售合同条款,提升交易质量,降低交易风险。
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单一部门的效率,更从企业全局视角构建了“知识驱动、风险可控”的数字化管理体系。
未来,我们期待与更多企业、机构携手,共同构建“AI驱动、数据赋能、人机协同”的法律科技生态,让法律数智能化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方向、新动能,推动企业向更高效、更智能、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。技术浪潮从未停止,法律科技的探索也将永远在路上。